序号 |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工作单位 |
1 | 完善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研究 | 邹燕 | 扬州大学 |
2 | 新发展阶段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 王晓燕 | 扬州大学 |
3 |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艺路径研究 | 闾彬 | 扬州大学 |
4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关系研究 | 符宇忠 | 扬州大学 |
5 | 新时代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 刘华 | 扬州大学 |
6 |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思想研究 | 韩昌跃 | 扬州大学 |
7 | 试论习近平对外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贡献 | 杨丽娟 | 扬州大学 |
8 | 扬州推进新兴科创名城建设研究 | 王丹 | 扬州大学 |
9 | 大型仪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 周俊 | 扬州大学 |
10 | 扬州市青年科创人才吸引力的现状分析和提升路径研究 | 魏源 | 扬州大学 |
11 | 高校机关党组织“两争一前列”实践路径探究 | 毕亮 | 扬州大学 |
12 | 大运河国家文化产业扬州示范区建设研究 | 夏炎 | 扬州大学 |
13 | 广陵琴派融入高校路径及文化价值研究——以扬州大学为例 | 刘硕 | 扬州大学 |
14 | 乡村振兴视阈下扬州艺术乡建模式研究 | 钱旸 | 扬州大学 |
15 | 广陵琴派与扬州文化关系研究 | 李嘉宝 | 扬州大学 |
16 | “运河流韵 非遗铸魂”大运河文化带文化载体建设研究 | 孙明钰 | 扬州大学 |
17 | “放管服”视域下扬州民宿内涵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 陆丽君 | 扬州大学 |
18 | 扬州农村电影放映队研究(1951-1987) | 倪沫 | 扬州大学 |
19 | 大运河非遗文化消费的空间构建研究 | 邓天白 | 扬州大学 |
20 | 网络时代基层社区治理的扬州实践研究 | 徐文策 | 扬州大学 |
21 | 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与消解路径研究 | 王秋林 | 扬州大学 |
22 | 基于市民身体素养养成的扬州终身体育社会建设模式研究 | 陈辉映 | 扬州大学 |
23 | 协同与创新:市校合作共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路径研究——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视角 | 李启波 | 扬州大学 |
24 | 扬州市服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 | 季敏 | 扬州大学 |
25 | 扬州古城街巷历史遗迹调查及其文化空间营造研究 | 包广龙 | 扬州大学 |
26 | 扬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中文化设施空间分布均等化推进策略研究 | 谢玮 | 扬州大学 |
27 | 世界园艺博览会对扬州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影响研究 | 胡婷 | 扬州大学 |
28 | 构建扬州城市饮食舒适体系,推进 “世界美食之都”品牌建设 | 余凤龙 | 扬州大学 |
29 | 扬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研究 | 薛菲 | 扬州大学 |
30 | 扬州沿江区域乡村文旅振兴与创新研究 | 郑永贤 | 扬州大学 |
31 | 扬州市开展工程潜在缺陷保险(IDI)工作初探 | 代云云 | 扬州大学 |
32 | 新《土地管理法》背景下扬州市土地征收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研究 | 张斌 | 扬州大学 |
33 | 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扬州市农村公路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 酒雪洋 | 扬州大学 |
34 | 扬州乡村治理的法治化路径研究——基于沿湖村“村规民约”产生机制透视 | 张芳 | 扬州大学 |
35 | 后疫情时代扬州市银行业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 张爱菊 | 扬州大学 |
36 | 扬州新兴科创名城建设中政府协同赋能机制研究 | 顾建强 | 扬州大学 |
37 | 新时代党宣传思想工作的实践与发展 | 戴跃侬
马水锋 | 扬州大学 |
38 | 扬州市明清古城街巷地名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研究 | 邵莉 | 扬州大学 |
39 | 乡村振兴下扬州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研究 | 张荣天 | 扬州大学 |
40 | 乡村振兴背景下扬州地区农村“微腐败”治理研究 | 徐陈嫄 | 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 |
41 | 世界运河之都(专著)——“世界运河之都”品牌运用研究 | 潘宝明
赵龙 | 广陵学院 |
42 | 新发展理念下产学研协同合作研究——以扬州国家高新区为例 | 王静 | 广陵学院 |
43 | 新中国初期(1949-1956)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历史经验研究 | 虞强 | 广陵学院 |
44 | 基于大数据构建社区养老虚拟网络研究 | 崔娟娟 | 广陵学院 |
45 | 扬州市问题彩民社会调查及对策研究 | 祁新 | 扬州职业大学 |
46 | “双循环”新格局下扬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 | 潘迅 | 扬州职业大学 |
47 | 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学评价机制研究 | 徐志斌 | 扬州职业大学 |
48 | 长三角区域合作中扬州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培育 | 杨琴 | 扬州职业大学 |
49 | 扬州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焦四代 | 扬州职业大学 |
50 | 扬州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及提质增效的路径研究 | 马华 | 扬州职业大学 |
51 | 基于EGP+ESP协同教育模式下的国际贸易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 茆蓓蓓 | 扬州职业大学 |
52 | 扬州农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创新模式研究 | 丁万宇 | 扬州职业大学 |
53 | 扬州市产业金融发展现状研究 | 史艳娜 | 扬州职业大学 |
54 | 环境会计视角下的扬州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与提升研究 | 姚耕宏 | 扬州职业大学 |
55 | 中国共产党党内专题教育制度建设百年经验启示 | 刘卫琴 | 扬州职业大学 |
56 |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扬州地方高层次人才培育研究 | 吕长生 | 扬州职业大学 |
57 | 扬州文旅融合型小镇评审工作研究 | 段七零 | 扬州职业大学 |
58 | 驻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党史教育路径研究——以扬州为例 | 刘 冰 | 扬州职业大学 |
59 | 后疫情时代下扬州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开发研究 | 苏雪婷 | 扬州职业大学 |
60 | 金融支持“十四五”扬州乡村振兴的模式研究 | 陆彩兰 | 扬州职业大学 |
61 | 乡村场域多元力量协同治理行为偏差及现代乡村治理新体系构建研究 | 杨萍 | 扬州职业大学 |
62 | 扬州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语言扶贫策略及实施路径研究 | 柏莹
马道珍 | 扬州职业大学 |
63 | “世界美食之都”---扬州借高铁“翅膀”更快更好发展的策略研究 | 吕明 | 扬州职业大学 |
64 | 健康视角下扬州虚拟颐养社区建设研究 | 孙业富 | 扬州职业大学 |
65 | 志愿者参与社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扬州市为例 | 张志锋 | 扬州职业大学 |
66 | 扬州市颐养社区建设研究 | 李芹 | 扬州职业大学 |
67 | 扬州城市国际化发展研究 | 柏广才 | 扬州职业大学 |
68 | 扬州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协同教育路径研究 | 沐卫萍 | 扬州职业大学 |
69 | 依托“世界运河之都”品牌打造扬州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名片研究 | 吴笑吾 | 扬州职业大学 |
70 | 颐养社区建设背景下扬州市社区健康促进模式研究 | 丁志英 | 扬州职业大学 |
71 | 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扬州乡村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 李红智 | 扬州职业大学 |
72 | “好地方”扬州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的研究 | 郑伟东 | 扬州职业大学 |
73 | 好地方好文化提升扬州服装好品牌路径研究 | 陈亮 | 扬州职业大学 |
74 | “双循环”新格局下扬州服装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刘荣平 | 扬州职业大学 |
75 | “创新+数字化+供给链”共促扬州制造业高质发展路径研究 | 蔡加加 | 扬州职业大学 |
76 | 扬州城周边的古镇老街及其历史文化建设提升研究 | 仇国梁 | 扬州职业大学 |
77 | 数字文旅引领扬州文化出海的策略研究 | 郭艺 | 扬州职业大学 |
78 | “弘扬运河文化,讲好扬州故事”——大运河文化进校园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以扬州市职业大学为例) | 李姝 | 扬州职业大学 |
79 | 扬州风 中国情——扬州“水文化”和谐发展路径探索 | 许歆云 | 扬州职业大学 |
80 | 自媒体视域下扬州“好地方”形象推广提升策略研究 | 杨晨 | 扬州职业大学 |
81 | “扬州是个好地方”背景下构建宜居社区人文形象的VI设计研究——以扬州蝶湖社区为例 | 袁菡瑶 | 扬州职业大学 |
82 | “好地方”扬州——古城保护传承与现代城市设计规划研究 | 张晨 | 扬州职业大学 |
83 | 扬州运河文化活态数字化发展构建研究 | 张飞越 | 扬州职业大学 |
84 | 扬州古城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的策略研究 | 倪伟 | 扬州职业大学 |
85 | “国潮”传播视域下打造扬州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对策研究—以绒花品牌+地方文化为例 | 陈皎月 | 扬州职业大学 |
86 | 高校合唱教学新视角——在合唱作品中追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足迹 | 封琴 | 扬州职业大学 |
87 | 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育人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 | 徐彩云 | 扬州职业大学 |
88 | 钢琴声中学党史——高校钢琴专业课融入党史学习的路径探析 | 吴文婷 | 扬州职业大学 |
89 | 提升“好地方”扬州的市民文明素质研究 | 梁银辉 | 扬州职业大学 |
90 | 扬州市****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国外****产业模式为借鉴 | 苏清斌 | 扬州职业大学 |
91 | “三都”交融视角下扬州城市品牌形象运用研究 | 姚忠 | 扬州职业大学 |
92 | 数字经济视角下促进扬州市乡村产业发展探析 | 唐建 | 扬州职业大学 |
93 | 新消费模式下扬州餐饮老字号品牌优化发展研究 | 唐彩虹 | 扬州职业大学 |
94 | 绿色金融对扬州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 朱萌 | 扬州职业大学 |
95 | 扬州市粮食安全现状、挑战与对策 | 于斐 | 扬州职业大学 |
96 | 数字经济时代扬州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研究 | 李莉 | 扬州职业大学 |
97 | 扬州市电子商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陈郁青 | 扬州职业大学 |
98 | 扬州颐养社区养老机构的社会创业研究 | 徐華 | 扬州职业大学 |
99 | 我市高校深度参与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路径研究 | 韦林洪
翟星红 | 扬州职业大学 |
100 | 扬州收藏品市场建设和发展对策研究 | 陈久安 | 扬州职业大学 |
101 | “公园城市”理念下扬州城市公园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 | 李银川
刘苏闽 | 扬州职业大学 |
102 | 基于“区块链+物联网”的粮食流通安全追溯体系应用研究 | 郑小双
吕玉珍 | 扬州职业大学 |
103 | 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旅游业结合振兴乡村的研究——以“沙头西瓜”为例 | 焦予斯 | 扬州职业大学 |
104 | 空气质量对扬州旅游产业的影响路径与对策研究 | 李欢 | 扬州职业大学 |
105 | 扬州化工产业绿色发展对策研究 | 顾晓龙 | 扬州职业大学 |
106 | “网格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新模式研究 | 刘海春 | 扬州职业大学 |
107 | 隐性腐败新趋势新特点及其惩治问题研究 | 蒋文亮 | 扬州职业大学 |
108 | 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多路径实施策略研究 | 梁孝梅 | 扬州职业大学 |
109 | 全媒体时代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策略探究 | 纪杰 | 扬州职业大学 |
110 | 扬州市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 | 雍玉鲤 | 扬州职业大学 |
111 | 扬州优化营商环境进程中如何提升法治环境研究 | 苏海悦 | 扬州职业大学 |
112 | 乡村振兴战略下扬州乡村居民点优化布局研究 | 李安芹 | 扬州职业大学 |
113 | 扬州市厨余垃圾收集处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 邱小燕 | 扬州职业大学 |
114 | 新时代高校加强“四史”学习教育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 马兵 | 扬州职业大学 |
115 | 扬州市基于社区的学前家庭教育指导公共服务现状与路径研究 | 顾颖颖 | 扬州职业大学 |
116 | “一城三都”背景下扬州全域旅游发展研究 | 戴光中 | 扬州职业大学 |
117 | 新时代高邮王氏家规的传承路径研究(以高邮市为例) | 高志明 | 扬州职业大学 |
118 | 课程思政在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 袁红网 | 扬州职业大学 |
119 | 扬州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实践研究 | 戴天娇
房士坤 | 扬州职业大学 |
120 | 扬州政务新媒体传播影响力的研究——基于“扬州发布”抖音号的实证分析 | 张一凡
陈静 | 扬州职业大学 |
121 | 基于“十四五“社会治理以运动健身推动环境保护和社会公益研究 | 吴小能 | 扬州职业大学 |
122 | 颐养社区建设背景下扬州社区体医融合路径和对策研究 | 王晓翔 | 扬州职业大学 |
123 |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高职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工业互联网专业群为例 | 任云晖
刘峻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24 | 新工科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云平台构建 | 冯政军
陈天文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25 | 5G场景中扬州智慧应用生态体系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研究 | 赵琳琳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26 | 提升“博物馆+”文化传播质量,建设“四宜”大运河文化核心展示区 | 徐迎春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27 | 扬州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践研究 | 洪晓静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28 | 提升“好地方”扬州的市民文明素质研究 | 李想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29 |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垃圾分类问题研究 | 吉秀芹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30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建设研究 | 尚琼艳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31 | 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 杨巧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32 | 扬州“公园城市”建设在2021年世园会中的探索研究 | 秦俭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33 | 扬州古城建筑的传统文化装饰元素挖掘与传承 | 朱莎莎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34 | 扬州市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邗江区甘泉镇为例 | 曹加峰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35 | 新发展理念下的产学研协同合作模式研究——以扬州市制造业为例 | 鞠燕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36 | 基于十四五规划的扬州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张丽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37 | 扬州技能型人力资本供需缺口及提升路径研究 | 成小红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38 | 大学城与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融合机制研究 | 郝晓云
孙健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39 | 基于产学研的扬州市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江都市苗木产业为例 | 李平平
高红芽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40 | 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 刘媛媛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41 | 扬州市垃圾分类治理现状及优化对策研究 | 仲凤霞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42 | 扬州高端装备制造业在数据化生产背景下的应对策略研究 | 刘细萍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43 | 数字经济赋能扬州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伏小良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44 | 扬州科创人才集聚研究 | 陈江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45 | 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长三角区 域一体化战略叠加中的扬州定位分析与发展路径研究 | 陆剑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46 | 乡村振兴背景下“宜游型乡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宝应县为例 | 徐芹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47 | 后疫情时代扬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潘长宏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48 | 扬州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对策研究—基于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的视角 | 李虎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49 | 放大“世界美食之都”品牌国际效应,打造扬州国际旅游文化名城新路径 | 张红光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50 | 大运河文化带主导扬州新发展格局机制研究 | 葛永芳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51 |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 封心宇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52 | 空间**——扬州市大运河文化带工业遗产改造利用研究 | 李升文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53 | 扬州古城社区保护、传承、利用与复兴社区环境可持续更新策略研究 | 东磊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54 | 当代智能科技与首饰艺术的跨界融合 | 汤化蓓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55 | 马克思主义在扬州的早期传播及其当代价值 | 奚春华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56 | 产业融合视角下田园综合体发展研究—以扬州芒稻田园综合体为例 | 张晓红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57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研究--以扬州市东汇村为个案研究 | 翁紫萍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58 | 扬州医养融合创新路径研究 | 谭运启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59 |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助力扬州推进科创名城建设的研究 | 杨军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60 | 生产性服务业赋能扬州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彭春阳
黄小燕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61 | 基于公共服务视角探索高校-社区心理服务体系的构建 | 臧爱明 |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 |
162 | “双循环”背景下农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 常平平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63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商银行服务“三农”工作的对策研究——以江都区为例 | 陈慧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64 | 提升“好地方”扬州的市民文明素质 | 陈亮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65 | 绿色金融支持扬州乡村振兴服务模式创新路径研究 | 陈蓉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66 | 南河下街区文旅融合开发研究——扬州古城保护、传承、利用与复兴研究 | 陈月娜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67 | 基于“三都”城市营销的水文化建设研究 | 冯小兰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68 | “世界美食之都”构建下淮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析 | 顾铭清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69 | 文旅融合下的扬州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顾瑛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70 | 扬州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 华卫星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71 | “好地方”视域下扬州中西餐融合发展的研究 | 黄娟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72 | 扬州城市国际化路径研究 | 黄燕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73 |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RCEP对扬州开放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嵇凤珠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74 | 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先行示范区载体路径研究 | 姜磊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75 | 礼仪教育促进“好地方”扬州居民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 李芳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76 | 扬州美食对于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作用研究 | 陆涓
陆娴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77 | 文旅融合背景下扬州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研究 | 欧阳帆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78 | 扬州市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 彭莉莉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79 | 基于LBS的扬州中心城区构建“10分钟养老服务圈”实践研究 | 钱璐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80 | “硒”望田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旅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 | 钱蓉蓉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81 | 口述史编撰视角下大运河文化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研究——以扬州传统淮扬菜技艺为例 | 沈晖
韩絮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82 | 新发展理念下的扬州餐饮企业与职业院校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 | 沈小雨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83 |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思考与谋划——以江苏扬州段为例 | 孙海哨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84 | 大运河文化带文化载体建设研究 | 孙小英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85 | 基于运河文化旅游的扬州历史古城保护、传承、利用与复兴研究 | 吴鲲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86 | 中国共产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思想研究 | 徐小兰
于锦绣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87 | 依托红色文化树立理想提升素质的实现路径研究 | 徐鑫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88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扬州民宿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 | **方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89 | 预算绩效工作在内控机制下的实践运用 -以江苏扬州期某高校为例 | 姚远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90 | 数字乡村战略背景下扬州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研究 | 张恺
陈月娜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91 | 扬州地区红色家风的整理与传承 | 张旭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92 |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世界园艺博览园区的后续利用研究——以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为例 | 赵佳佳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93 | 运河文化扬州段引领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 仲伟来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94 | 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扬州“三都”品牌运用研究 | 周文来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95 | 命运共同体理念下职业教育产学研模式研究 | 周雄庆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96 | 城市品牌建设背景下新市民素质提升策略研究—以扬州“一城三都”为例 | 朱慧
吕雯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97 |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短视频+扬州美食”营销策略研究 | 曾兴林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98 |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背景下的扬州交通设施配套服务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 游磊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199 | 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化、创意产业化发展研究 | 俞丽丽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200 | 乡村振兴战略下扬州田园综合体的精品化发展路径研究 | 许辉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201 | 扬州科创孵化载体发展对策研究 | 燕淑梅
段培鹤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202 | 后疫情时期扬州酒店业提升对策研究 | 谭兴梅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203 | 适老化设计理念下扬州颐养社区优化策略研究 | 王月婷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204 | 扬州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对策研究 | 吴佳进
李齐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205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语境中的扬州历史名城复兴策略研究 | 眭佳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206 | “好地方”扬州市民体育素养提升策略研究 | 黄开来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207 | 扬州打造“10分钟养老服务圈”实践研究 | 高静
常平平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208 | 扬州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数据平台建设研究 | 李娅娜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
209 | 职业院校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 | 程芳 |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 |
210 | 新工科新文科融合背景下跨国就业职业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林峻 | 江苏省扬州技师学院 |
211 | 扬州“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推广研究 | 陈杰 黄燕 |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212 |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研究 | 胡婷婷 |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213 | 基于“一体四位”模式下对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体系构建的研究 | 王玮 |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214 | 以科技创新助推扬州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 温菊萍 |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215 | 扬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供需耦合式发展研究 | 于文武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16 | 扬州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研究 | 林权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17 |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关于扬州市推进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 杨青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18 | 扬州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研究 | 刘粲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19 | 产教融合视域下扬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研究 | 焦世奇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20 | 依托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扬城绿色发展“新标签” | 董薇
周寅飞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21 | 基于融媒体的扬州运河文化 “微传播”路径研究 | 刘晓宏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22 | 疫情恢复期下扬州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探索 | 杨秀芳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23 | 推动扬州城市国际化研究 | 王靖雯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24 | “十四五”时期扬州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定位、目标、路径 | 沈彦池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25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示范段自然生态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 刘敏
刘丹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26 | 乡村振兴战略下扬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研究 | 顾云鹏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27 | 大数据视角下扬州旅游公共服务精准供给策略研究 | 董学枢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28 | 推动扬州城市国际化的路径研究 | 李经宁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29 | 产学研协同助推扬州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 王波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30 | 青少年教育视域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论述研究 | 姜德辉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31 | 扬州颐养社区建设的体育服务研究 | 顾问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32 | 叙事学视域下的扬州早茶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 钱婧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33 | 基于GIS的扬州公共服务设施可达性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 | 于银霞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34 | 基于智慧社区养老理念扬州“10分钟养老服务圈”实践研究 | 周伟伟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35 | 新发展理念下的产学研协同合作研究 | 王贡献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36 | 类型教育视域下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 李乾坤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37 | 扬州水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 | 于晶晶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38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扬州市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 时艳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39 | 扬州运河文化遗产景观旅游空间生产的影响效应及实践探究 | 谢峰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40 | 扬州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激励机制实践研究 | 耿红梅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41 | 扬州市建筑施工产业农民工生活现状及优化改革路径研究 | 束必清 朱敏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42 | 坚持“创新引领+内生增长”推动扬州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包礼成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43 |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与扬州运河文化产业发展融合路径研究 | 翁朝霞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44 |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参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 | 傅乃强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45 | 地方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优化助力扬州“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路径研究 | 胡辰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46 | 世界园艺博览会对扬州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影响的研究 | 赵进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47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的路径研究 | 徐娟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48 | 基于文旅融合视角的扬州非遗文化保护性开发对策研究 | 熊彦普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49 | 扬州文化在特色街区商买环境的应用研究 | 陈桂如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50 | 大学与城市在经济层面的互动机制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 方学良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51 | 民生共享战略下扬州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 倪晔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52 | 文旅融合视域下扬州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策略研究 | 丁伯伦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53 | 扬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 姚丽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54 | 扬州市建筑产业碳达峰路径研究 | 蓝茜
阚玉萍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55 | 文化自信引领大运河文化带文化载体建设研究——以扬州段运河文化为例 | 吴玲玉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56 | 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与对策研究——以宝应县为例 | 吴小洪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57 | 地域文化基因视角下运河非遗档案阅读推广路径研究 | 郑珊霞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58 | 扬州垃圾分类治理的实践路径研究 | 叶莉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59 |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扬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 石锋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60 | 校地融合发展视角下的扬州科创名城建设研究 | 周明益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61 | 优化扬州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跑“赢”营商环境 | 王泉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62 | “文化赋能”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工业遗产开发路径研究 | 杨吉方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63 | 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扬州明清古城复兴策略研究 | 陈霏霏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64 | 扬州打造“十分钟养老服务圈” 实践研究 | 朱霓雯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65 | “水韵江苏”视野下地方旅游文化产品设计模式探究——以扬州为例 | 蒋芃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66 | 基于扬州古建筑文化基因的文旅衍生品设计 | 左春丽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272 | 创新生产要素“内循环”格局下扬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杨寅 | 南邮通达学院 |
273 | 提升“好地方”扬州的市民文明素质——以扬州市技工教育为例 | 史赛赛 | 江苏汽车技师学院 |
274 | 扬州城市公园文化品质提升路径探究 | 米芸芸 |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 |
275 |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董娜娜 | 市委党校 |
276 |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 胡云 | 市委党校 |
277 |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构建的扬州探索与实践 | 英震 | 市委党校 |
278 | 扬州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对策研究 | 王华平 | 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 |
279 | 加快运河旅游产业发展,建设文化旅游名城 | 吴道根 | 市政协 |
280 | 扬州行政“放管服”改革研究 | 董玉海 | 市政协 |
281 | 推动科技创新 壮大实体经济 建设产业科创名城 | 张曙升 | 市政协 |
282 | 精准监督精心护航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 徐朝平 | 市纪委监委第六派驻纪检监察组 |
283 | 纪检监察机关认定诬告陷害构成要件研究 | 陈钧 | 市纪委监委 |
284 | 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融合之研究 | 郭鹏驰 | 市纪委监委 |
285 | 以习近平法治监督思想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 李航 | 市纪委监委 |
286 | 推动市县巡察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更好贯通融合研究 | 赵志宏 | 市纪委 |
287 | “好地方”建设背景下的扬州理论宣讲特色队伍及机制建设探究 | 范梅青 | 市委宣传部 |
288 | 提升“好地方”扬州的市民文明素质 | 王振祥 | 市文明办 |
289 | 创新信访“两员制”推动基层信访工作深度融入网格化社会治理实践探索 | 高长明 | 市信访局 |
290 | 企业评议部门服务研究 | 夏祥红 | 市委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 |
291 | 扬州税收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对策研究 | 张耀斌 |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市税务局 |
292 | 以运河文化引领构建扬州新发展格局研究 | 姜师立 | 市新闻出版局 |
293 | 基于世界美食之都背景下扬州餐食“中央厨房”式工业化发展研究 | 杨嘉 | 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
294 | 要素市场化配置背景下扬州市实现万亿GDP总量生产要素保障研究 | 胡新林 | 市发改委 |
295 | 扬州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黄为民 | 市发改委 |
296 | 关于进一步优化提升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的思考 | 胡春风 |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297 | 基于审计视角的扬州市开发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陈焕章 | 市审计局 |
298 | 公共财政绩效审计的思路与路径研究 | 周春山 | 市审计局 |
299 |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扬州农村儿童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 陈罗 | 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
300 | 扬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研究 | 佴军 | 市科学技术局 |
301 | 新时代智慧教育扬州路研究 | 刘荣 | 市教育局 |
302 | 扬州市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 | 王殿帮 |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303 | 扬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探索 | 马顺圣 | 市农业农村局 |
304 | 扬州市长江岸线保护利用的思考 | 臧光辉 | 市水利局 |
305 | 大运河扬州段河道水系治理管护 | 刘九敏 | 市水利局 |
306 | 推进美食载体建设,强化世界美食之都品牌运用 | 苏爱根 | 市商务局 |
307 | 着力提升进口规模,推动我市外贸优进优出均衡发展 | 何炜 | 市商务局 |
308 | 重大战略叠加中的扬州发展路径选择 | 赵振东 | 市统计局 |
309 | 科技创新视角下扬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吴宽广 | 市统计局 |
310 | 扬州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定位、目标、路径 | 乔裕胜 | 市统计局 |
311 | 扬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 钱利东 | 市统计局 |
312 | 扬州市县乡消费潜力研究 | 郭庆 | 市统计局 |
313 | 扬州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陈凤桂 | 市统计局 |
314 | 扬州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研究 | 薛曦晨 | 市统计局 |
315 | 扬州市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 王正俊 | 市统计局 |
316 | 以“一窗通办”牵引公安“放管服”改革打造“好地方事好办”的公安政务服务品牌 | 秦雨花 | 市公安局 |
317 |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扬州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 黄祥凤 | 国家统计局扬州调查队 |
318 | 基于区域比较的扬州产业发展短板分析和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 | 刘春来 | 国家统计局扬州调查队 |
319 | “房住不炒”背景下扬州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 谢阳 | 国家统计局扬州调查队 |
320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镇退休人员再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扬州为例 | 游立华 | 国家统计局扬州调查队 |
321 | 农村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探索和实践——以扬州市为例 | 吴顺文 | 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
322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扬州段建设要点与路径研究 | 高永青 | 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 |
323 | 金融支持扬州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发展调查 | 蔡定洪 | 市金融学会 |
324 | 乡镇志编纂对扬州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路径探究 | 姚震 雍俊 | 市方志办 |
325 | 科创视角下扬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 | 朱雷霆 | 扬州市科技干部进修学院 |
326 | 医防协同视角下提升扬州市突发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策略研究 | 束余声 |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
327 |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防控下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 蔡滨 |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
328 | 扬州市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乡村非遗活化传承的探索 | 张加荣 | 市生态科技新城社会事业局 |
329 | 经开区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 | 孙海佳 | 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 |
330 | “双循环”新格局下扬州高质量发展研究 | 陆睿 | 广陵区委党校 |
331 | 扬州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 ——党建引领精细化社区治理的广陵实践 | 倪楠 | 广陵区委党校 |
332 | 广陵区文化优势向持续发展优势转化研究 | 李庆钧 | 广陵区特聘“首批十位社科专家” |
333 | 网格化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邗江区为例 | 朱发奎 | 邗江区委政法委 |
334 | 邗江区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季静 | 邗江区财政局 |
335 | 扬州宜居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行为优化与具体路径研究 | 顾维扬 姚云霞 | 扬州市邗江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邗江区委党校 |
336 | 加强综合系统施策,不断提升城乡环境管理水平 | 马国慧 凌一兵 | 邗江区政协 |
337 | 聚焦新时代社区思政教育如何助力社会治理——基于扬州市邗江区社区建设的调查 | 赵雅 | 邗江区委党校 |
338 | 扬州地区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研究 | 陈习林 | 宝应县委党校 |
339 | “双循环”新格局下扬州高质量发展研究 | 黄如中 | 宝应县委党校 |
340 | 扬州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吴滨兰 | 宝应县委党校 |
341 | 宝应县域文旅融合资源评价与发展路径 | 张雪 | 宝应县委党校 |
342 | 新时代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策略研究——以扬州市宝应县为例 | 杨欢欢 | 宝应县委党校 |
343 | 关于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 任文举 | 江都区人大 |
344 | 全民阅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江都区为例 | 姚钧 | 江都区委宣传部 |
345 | 以增强新媒体舆论引领力助推宣传工作高质量发展 | 顾明 | 江都区委宣传部 |
346 | 以红色资源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研究 | 杨楠 | 江都区委宣传部 |
347 | 新发展理念下的产学研协同合作研究 | 王莉萍 | 江都区科技局 |
348 | 农业主导型村庄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扬州市1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的调查 | 佘纲
丁红
秦岭 | 江都区住建局
江都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 |
349 | 信访法治化的江都实践 | 张艳 | 江都区委党校 |
350 | 新发展理念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以江都区为例 | 李翔宇 | 江都区委党校 |
351 | 基于“1+X”人才新政的区域科技人才集聚化研究——以江都区为例 | 周莹 | 江都区委党校 |
352 | 夯实基层基础,织密区域社会治理网格——以扬州市江都区为例 | 隋林林 | 江都区委党校 |
353 | 区域养老一体化问题研究 | 袁飞 | 江都区民政局 |
354 | 开发园区“一区多园+去行政化”管理研究 | 刘德辉 | 江都经济开发区
科技创业园管理办公室 |
355 | 关于我市“创二代”企业家 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 裴鸿翔 | 高邮市工信局 |
356 | 加强统领统筹统管,构建“综合大监督”工作体系的实践性研究 | 傅颖 | 高邮市纪委监委 |
357 | 提升“好地方”扬州的市民文明素质——以高邮市为例 | 韩永平 | 高邮市委宣传部 |
358 | 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程及其经验 | 陈庆 | 高邮市委党校 |
359 | 吸引“新高邮人”集聚对策研究 | 陈东辉 | 高邮市统计局 |
360 | 大运河文化带视角下镇村两级政务服务体系示范研究 | 秦立 | 高邮城南新区行政审批局 |
361 | 互联网+扬州颐养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 臧玉华 | 仪征市新集镇人民政府 |
362 | 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质量提升研究 | 刘元龙 | 仪征市委党校 |
363 | 仪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对策研究 | 田德胜 | 仪征市委党校 |
364 | 关于仪征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路径分析 | 孙巧月 | 仪征市委党校 |
365 |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带动扬州运河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 李心怡 | 仪征市委党校 |
366 | 全方位构建见义勇为表彰奖励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 陶丹丹 | 仪征市委党校 |
367 | 以服务群众为宗旨打造公共汽车畅通之城 | 赵涵冰 | 仪征市委党校 |